演講嘉賓
|
演講題目
|
講者簡介
|
上午環節
|
李義凱 教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岐黃學者
廣東省名中醫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骨傷推拿教研室主任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
|
推拿學科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
李義凱教授為岐黃學者、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骨傷推拿教研室主任、附屬南方醫院中醫正骨科主任和附屬第三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
香港大學兼職教授。 師承鐘世鎮院士。李教授應用中西醫結合正骨手法、針刀、中藥和手術等手段治療骨傷科常見的頸肩腰腿痛、
骨折脫位和運動系統退行性疾病及骨質疏鬆、 強直性脊柱炎和緻密性髂骨炎等風濕骨病類疾病及主編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 2 部、
出版 6 部學術著作,發表學術論文 300 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7 項。 李教授歷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軟組織疼痛研究會副主任委員、
《頸腰痛雜誌》副主任委員和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
|
吳山 教授
廣東省名中醫
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林氏推拿研究所所長
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繼承人
|
從形神兼備探討嶺南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品質控制
|
吳山教授為廣東省重點推拿專科學科帶頭人,國家推拿技術協作組組長,廣東省中醫院推拿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嶺南林氏推拿研究所所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會長,廣東中醫藥學會推拿按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吳教授同時為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繼承人,廣州市中醫專家學術繼承指導老師,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廣東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國家教育部博士論文評審專家,世界衛生組織推拿培訓規範起草專家,《中國組織工程研究》審稿專家。
吳教授從事推拿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 30 餘年,全面繼承嶺南林氏正骨手法學術思想,對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頸椎病等脊柱相關疾病的臨床及理論研究有較深的造詣。
|
許能貴 教授
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一級學科帶頭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岐黃學者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現任廣州中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主任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針灸發展
|
許能貴教授為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現任廣州中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一級學科帶頭人,廣東省省級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學科帶頭人,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專案首席科學家,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全國第二屆“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廣東省“百名南粵傑出人才”工程培養物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物件,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廣東省南粵創新獎獲得者,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廣東省勞動模範,
兼任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經絡分會主任委員、世界針灸聯合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針灸》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委員。一直從事針灸效應規律及機制研究工作。
|
下午環節
|
曹克剛 教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醫腦病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腦病研究院資料管理部主任
|
中醫古籍證據與臨床實踐指南
|
曹克剛,男,醫學博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醫腦病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腦病研究院資料管理部主任。北京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
2007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2016年入選北京市東城區優秀人才,2017年入選全國第四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2021年被評為首都中青年名中醫,2022年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曹克剛,男,醫學博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Z,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醫腦病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腦病研究院資料管理部主任。
北京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2007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2016年入選北京市東城區優秀人才,
2017年入選全國第四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2021年被評為首都中青年名中醫,2022年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
顧偉 教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上海長海醫院康復學科主任醫師
|
中醫藥在衛勤保障的傳承與創新
|
顧偉,2006年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現任海軍軍醫大學中醫系主任,軍隊中醫中藥後勤科研實驗室主任,
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運動損傷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國家首批青年岐黃學者,
國家第七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上海市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引領計畫。
近五年,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軍隊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重點專案、訓練傷專項、
裝備科研(2019年)4項課題。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上海市康復醫學科技二等獎、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二等獎各1項,近10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68篇,
其中SCI期刊收錄12篇;獲得專利33個,主編出版專著、教材6部、譯著1部。
|
李京濤 教授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院長
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崗學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陝西省青年五四獎章
陝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支計畫”區域發展人才
陝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中醫藥防治肝病“炎-癌”轉變交叉創新研究
|
李京濤,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
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中藥學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青年委員常務委員、中國中藥協會第一屆肝病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傳染病分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專業委員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陝西省中醫藥學會中醫肝膽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常委、
《中西醫結合肝臟病雜誌》常委、《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Research》雜誌編委,
《臨床肝膽病雜誌》、《中國肝臟病雜誌》和《陝西中醫藥大學學報》審稿專家等。
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肝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
李啟恩 教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玉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青海大學藏醫藥研究中心主任
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藥理研究基地主任
|
藏醫養生理論的時代價值
|
李啟恩,副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首批國家青年岐黃學者,青海省「昆侖英才昆侖英才·高端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臨床藏藥學重點專科負責人,「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畫「西部青年學者」,
青海省高等學校省級骨幹教師,青海省科學成果獎創新驅動獎章和「小島獎勵金」獲得者。
主要從事藏藥炮製和藏醫藥防治高原疾病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級科研專案3項,
省部級科研專案9項。牽頭開發並獲批107種醫院製劑批號。開發上市消字型大小產品2種、食品1種。
|
田貴華 教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東直門醫院科研處副處長
北京市科技新星
中組部第八批優秀援疆幹部
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托舉人才
|
針藥結合防治慢性疼痛精准診療技術及應用
|
田貴華,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岐黃學者,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優秀青年,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青年創新人才,
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托舉人才(A類)。
圍繞中醫治療慢性疼痛的臨床評價方法及效應機制,
制定了針藥結合防治慢性疼痛的單病例隨機對照設計等臨床研究規範,
研製了慢性疼痛智慧輔助中醫臨床診療系統;創造性地將醫患共建平行病歷和核心結局指標集同時引入慢性疼痛的臨床評價,
探索建立“系統評價循證優化-醫患共建核心結局評價-影像學直觀驗證”多維度評價模式、
方法及關鍵技術,發現了膠質細胞自噬流變化可能是針藥結合調控慢性疼痛的效應機制。
|
肖煒 教授
國家青年岐黃學者
廣東藥科大學副校長
廣東省高水準大學中西醫結合重點學科負責人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慢性腎病創新團隊負責人
|
堅持中西醫結合,發展中醫藥的自信、自覺與自強
|
肖煒,廣東藥科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
醫學博士學位、研究員、博士生(後)導師,國家首批青年岐黃學者,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腎病創新團隊帶頭人,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傑出青年人才。
兼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副會長,教育部高校中西醫臨床醫學教指委委員,
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第七屆理事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基礎研究平臺專委會副主委,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近幾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基金4項、省市基金專案8項,
一作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60餘篇(SCI收錄17篇),
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主編著作2部,副主編著作4部。
|
姚斐 教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
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
|
中醫傳統功法特色與研究思路
|
姚斐,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屆「青年岐黃學者」,
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國醫大師李業甫工作室(上海)負責人。
兼任高等學校中醫學類專業核心課程推拿學課程聯盟秘書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高級別課題多項,
發表學術論文 80 餘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42 篇。 主編、副主編推拿學相關教材 7 部。
|